您的位置 首页» 审计视野 >

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形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层都非常重视,广大干部群众也给予极大关注。但在实践当中,经济责任审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直面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予以化解,是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加以思考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以及重要性剖析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定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的重大决策情况、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的核查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2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守法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3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依法行权、促进依法治理的有效手段。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助于将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防止领导干部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引导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行权。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审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无法发挥作用,审计监督缺乏有效性。
      1
、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滞后于干部任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其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 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由于干部保密性的特殊要求, 委托交办审计不够及时, 形成了先离任后审计马后炮现象。二是一些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并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而是在干部集中调整后,采取批发一揽子委托的办法,审计机构只能在事后被动接受审计任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 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 形成两张皮”, 直接影响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领导干部离任时应起的作用。  
      2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用不够。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依法作出处理。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地方的组织部门在具体操作上,对于领导干部的提拔大部分都是先提拔后审计,有的地方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造成了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明确,给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体、影响了利用效果的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二)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存在的问题
      1
、审计主体独立性缺失,导致审计监督缺乏强度。我国现行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结构,均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具体审计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受制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影响、干扰和牵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部分甚至全部隐瞒,导致报告写得温和,欲言又止,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2
、审计内容存在局限性,导致审计监督缺乏全面性。经济责任审计既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应注重效益性的促进,这本来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功能。然而我国自1999年正式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至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监督功能,而忽视了效益促进功能。
      3
、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个问题各级审计机构反映都很强烈。据了解有的审计机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占到全年工作量的70%以上;某省审计厅每年也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力量去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急、时间紧,审计人员少,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特别是在政府换届和集中调整干部时这一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
      4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配合机制尚不完善。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基本上已建立,但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各地的认识不一致,而且各地普遍没有出台具体的联席会议议事规程,联席会议的召开和议题的确定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重视和利用审计成果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会议成员单位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和深化。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评价缺少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给评价工作造成困难。 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当前,在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二是如何准确界定党委和政府两个一把手的经济责任。

     
三、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难点的主要途径
   
(一)具体制度建构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绩效型转变。《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经济责任审计从本质上讲就是绩效审计,也必须定位于绩效审计。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都必须按照这个要求,真正转变审计理念,真正拓展审计视野,真正抓住审计重点,真正提升审计水平。要做到:一是必须更新审计观念,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以绩效评价与促进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二是必须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贯彻温总理关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精神,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了审计的视野,使得经济责任是建立在全部而不是部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避免了审计的非客观性。
      2
、建立交叉、联合审计和公开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面广、关联度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由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公正和客观,应当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同时,审计公开不仅仅包括审计结果的公开,还包括具体制度设计和过程的公开。
      3
、从以往单一的集体问责向突出个人问责转变。近年审计工作中,总是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同类问题屡查屡犯,原因就是所在部门单位领导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是一种集体行为,既便查出来,大不了对单位进行处理处罚,对个人往往会放一马。在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以问责政府建设为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尤其要突出个人问责。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违反财政法规、行政不作为、决策失误等方面的行政过错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对责任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使审计督与行政监察、行政问责等切实有机结合起来。

   
(二)审计机关从自身建设出发,做好如下工作:
      1
、认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争取领导重视到位。如领导不重视支持审计,审计则无所作为,更无发展前途,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内审机构则应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情况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困难,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撑腰壮胆并提供坚强的领导后盾,才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
、在审计过程中,努力争取被审计对象和单位的协作配合到位。审计职能相对有限,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涉及到被审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消极配合审计,设置工作障碍影响审计。出现重大的审计情况时,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则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帮助协调审计关系,了解和查处有关重大问题。
      3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创新措施到位。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根本任务,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和指导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工作中心,创造性地提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及服务干部监管需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并将思路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始终,并引导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审计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促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
      1
、经济责任审计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提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给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的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应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有苗头性、一般性违纪问题的领导干部,给予谈话教育,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对存在的带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研究制定相应的综合管理措施;对严重违法乱纪,决策失误或渎职,内部管理混乱,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或资产流失,群众意见很大,已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调整不胜任现职的有关规定,采取书面诫勉、责令辞职或降职、免职等措施给予组织处理;对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较好,实绩突出,廉洁自律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或提拔重用。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廉洁勤政情况的重要依据。
      2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关键是要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权本身包含着两种权力,即审计监督权和干部监督权 ,发挥这两种权力都要求正确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首先,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中去,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组织部门对于准备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具体做法是:一是组织部门下达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建议书必须要在领导干部届满、辞职、退休前或有职务变动的意向性考察期间下达,同时考察组与审计组加强协调与配合;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职前公示的内容之一。 
    
其次,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与监督中去。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三是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公开制度。
     
再次,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去。具体做法是: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要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依据。
     
最后,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决策中去。具体做法是: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党委、政府从体制上、机制上研究解决经济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的决策依据。二是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服务体制改革,维护政令畅通。
     3
、关注经济财务指标与关注领导决策方面应该并重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经济财务指标,但是必须同时重视领导经济责任决策审计。一方面能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另一方面能界定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在进行决策审计时,一是审计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二是审计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审查决策机制是否有效,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

     
结语: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党、政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遏制腐败,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