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审计视野 >

关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的组织方式、主要内容及审计方法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的压力较大。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三农补贴、财税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信息消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运用审计手段保证相关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促进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促进政策的优化完善,解决制度性、机制性的问题。


一、组织方式

由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涉及部门较多、综合性较强、覆盖面广,涉及到财政、投资、环保、科技等多个专业审计的参与。建议省级审计机关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统一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案,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征询相关省直部门的业务流程及发挥各处室的优势,制定特定政策执行审计指南,指导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组按照审计指南的思路进行审计,确保审计范围不偏不漏。上下审计机关组成联合审计组,随时向组织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资源共享,同时督促一线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采取大循环方式,异地交叉实施审计,避免互相打探消息。


二、审计内容


(一)国家政策贯彻执行的总体情况。1、开展政策执行一致性审计,审查国家政策有无标准不一、附加条件、避重就轻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审计过程中应对政策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对有关数据和信息的可获取程度以及审计事项的风险领域进行调查了解,取得必要的财务数据、业务资料和其他材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审计事项重要性程度、存在的风险以及审计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确定审计的关键领域事项;进而根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内容,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事项,确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步骤。2、开展政策执行机制审计,审查组织领导不力,要求成立领导小组而未成立,牵头单位不明确,是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管理办法、规划、年度计划等。开展政策内容知晓度审计,是否在相关媒体上宣传到位,是否制定相关办事流程、办事指南。3、开展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根据年度任务、计划、目标责任书审查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是否存在虚报谎报、以次充好等情况,从政策执行效果的最后一公里入手,分析政策执行的效果。对那些政策落实不及时、执行效果不佳的政策,要从政策执行机制上分析原因,进而审查是否存在政策执行组织不力、牵头不明、机制不协调、制度不健全进而影响政策执行的问题。评价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建设项目开展、管理情况。1、开展项目合规性审计,确定的项目是否国家、省上的政策精神、原则,是否考虑了本地的客观实际,是否超出了政策规定的范围。2、开展项目程序审计,根据建设项目资料,填写建设项目程序调查表。加强对项目重要环节的审查,如招投标、合同签订、竣工决算、验收等;是否执行了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等。3、开展项目效益审计,政策措施的落实最终体现在相关项目效益的发挥,对项目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


(三)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1、开展资金用途审计,专项资金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专门项目而拨或贷的资金,因此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专项性;专项资金使用后,必须达到预期的目的、发挥了政府调控功能、突现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为重点,因此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关注是否按照下达文件规定用途使用。2、开展资金管理审计,专项资金种类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因此在审计中关注是否合理界定项目资金管理范围,是否实行分类管理,是否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3、开展资金绩效审计,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发挥专项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深化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制定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对资金使用的效益做出评价。


  三、审计方法


(一)全面把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地方政府和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相应的管理办法、资金配套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来推动工作执行,设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完善监督检查考核制度、确定任务完成时间等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审计人员要根据从政策到任务验收完成这条线,来全面、完整、客观把握总体情况,分析研究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从围绕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民众关注的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中,通过分析判断筛选重点项目,对具体项目或事项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关注。

 

(二)综合应用多种审计方法。针对政策执行审计涉及部门多、覆盖面广、点多和对原有利益进行调整分配的特点,涉及到财政、金融、投资等各个专业审计领域,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1、运用审计调查方式,通过扩大政策执行审计范围,增强政策执行审计的覆盖面和说服力,尽可能使审计结果具有普遍性。2、运用延伸审计方法,增加审计深度,分析判断政策执行中体制、机制性问题。3、省厅组织相关专家编制某一项政策的审计指南,弥补地方审计能力的局限性,并且在同一方案、指南指导下,确保审计范围不偏不漏。4、运用现场调查方式,实地查看项目进度、资金发放是否到位等情况,进而判断政策是否落实并发挥审计效益,促进工作更加贴近实际。


(三)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提高效率。在项目审计过程中组织专门力量采集必要的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汇总。结合审计疑点编写语句,查实情况;根据审计思路对审计事项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重点关注异常业务行为和重要资金流向,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和重大问题,提高政策执行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


       (四)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政策执行情况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本质就是政策执行后的绩效情况。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要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其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结果、审计建议都具有明显的绩效性特征。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而是进行了拓展,政策执行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跟踪审计中最重要审计评价标准。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区别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其审计理念、方法、模式及成果转换等都有很大差异,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用宏观思维分析微观现象,而且也需要从微观数据、事件中总结政策制度执行中的绩效及漏洞,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审计建议及意见,促进政策完善,服务国家良好治理。因此,审计机关应加大审计转型力度,探索政策跟踪审计理论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操作经验及办法,以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来源:中国审计网 作者:杨浩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