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审计视野 >

经济新常态下立足高校内部审计预防腐败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河南省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概念,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9日APEC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并强调:“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如何立足内部审计,预防腐败,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尽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高校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高校进入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时期。然而,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的增多,对外交流、校企合作的加强,腐败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隐蔽性高,专业性强,金额少,次数多等。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原因之一是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到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约束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高校快速发展的时候,通过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构建政风、党风清明的良好氛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快高校可持续发展。

 2.高校内部审计在预防腐败中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2.1 在预防腐败中的不足之处
 2.1.1 内部审计队伍薄弱,监督作用不强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中,没有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由于内审人员少,工作繁杂,具体审计工作随意性大,审计工作质量不高,使得内部审计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加大了审计风险。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中,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不具有独立性,无法有效监督评价同级别的部门。
 2.1.2 内部审计范围小,不深入,效率低
 在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大多是根据被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以及财务部门提供的账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内容更多地是侧重对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相关资产是否按规定管理来进行,审计范围过于狭隘,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反腐倡廉建设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2.1.3 内部审计未能常态化
     目前,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还不完善。新常态下,政府大力简政放权,高校的各项工作繁杂,各部门的既有格局难以打破,内部审计往往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导致工作不规范。各高校也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范(试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自身的评价体系,导致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比较差。内审部门受高校的组织部门委托或领导指示,对离任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过程已经落后于干部任职时期,导致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脱钩。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
 2.1.4 缺乏群众监督,难以发现腐败
     高校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不完善,实施审计的具体步骤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建立群众监督机制。
 审计部门仅仅是将审计通知书下达到审计对象所在部门或被审计对象本人,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除审计对象外,其他职工均不知情,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反映一般群众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审计部门仅对领导干部本人交换审计意见,整改情况群众不知情。
 2.2 未能及时发现腐败的原因
 2.2.1 受社会其它领域腐败的影响
     我国腐败问题由来已久,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是专业人才集聚之地,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多高校职工的道德与法制观念比较高,但仍有一些人受不了各种诱惑,道德与法制观念淡薄是一个重要原因。
 2.2.2 单次金额少,但次数多
     高校教师员工、学生众多,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事务繁杂。学校在教学器材、仪器设备、教材、图书以及师生员工的生活用品等需求量很大。一些大宗物品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而一些小量物品则采取其他方式。物资采购种类繁多,工作千头万绪。一些人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吃回扣,每次金额少,次数多,不易察觉。
 2.2.3 专业性强,隐蔽性高
     高校的基建工程项目多,建设资金量大,涉及到的环节很多,如立项、审批、规划、勘测、设计、招标、施工、质量监督等,专业性强。一些公司为了能拿到工程项目,不惜重金贿赂。而一些主管人员的法制意识淡薄,出现受贿,甚至权力寻租现象。这些腐败分子不但行贿受贿数额巨大,而且手段极其隐蔽,以躲避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管。近年来,高校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的高发之地,也是国家反腐的重点。国家组织各个部门对高校进行巡视,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
 2.2.4 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办学多元化,资金来源中除了国家资金,还有学费,科研经费,以及其它资金等。由于资金来源多,多头管理,又缺乏严密的监管措施,导致资金使用不透明。高校的管理相对封闭,缺乏有效监督。高校又缺乏腐败“预警”和“发现”能力,且对腐败问题的处罚较轻,腐败分子的犯罪成本低。这些制度上的缺陷给了腐败分子可趁之机。

 3.通过内部审计发现腐败,预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1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高校内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同级,有些高校甚至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可以将审计部门的级别设置为高于其它部门,并由书记或行政一把手校长直接领导,以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3.2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预防腐败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规定教育收费管理,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对高校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完善高校资产管理,防止高校固有资产流失。强化基建工程项目的全程监管,对立项、招标、施工、资金使用及时追踪。对仪器设备、教学器材、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内部审计要全程介入,做到公开透明,阳光采购,严格程序,加强监督,防止违规操作,防止在采购活动中的收受回扣、贿赂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3.3 加强科研经费审计,预防学术腐败
     高校从国家、地方、企业获得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在科研项目评审、成果评奖、职称评审等工作中,通过内部审计进行管理和监督,从严控制,坚持公开透明,廉洁评审,避免弄虚作假,预防学术腐败。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科研项目的结题,需要内部审计介入与监管,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约束机制。
 3.4 引入群众监督,实现内部审计阳光透明,预防特权腐败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党的作风和纪律教育,规范管理。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招生政策,引入群众监督。改革和完善招生制度,加强对招生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审计和监督,防止徇私舞弊、权力寻租等特权腐败现象。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通过完善责任评价体系、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对领导干部实施真正的权力监督与约束,及时发现腐败。对审计人员不负责、避重就轻的要调离审计岗位,情节较重、玩忽职守的要给予党政纪处理。
 3.5 内部审计全程跟踪,构建实时预警机制,预防腐败
     高校腐败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巨大。如何预防腐败,将损失降到最低,建立即时、有效的腐败事件预警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利用内部审计,全程介入,随时跟踪、分析资金结构,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构建实时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腐败,预防腐败,惩治腐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腐败问题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高校办学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高校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任务艰巨。因此,对高校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十分重视,借助于内部审计这一手段,将有助于预防腐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渤海大学审计处 解玉梅 纪茂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