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审计视野 >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类型。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类型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对于工作认真,成绩显著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前提是获得了与责任人经济责任不相干的审计证据,并将不属于经济责任范畴的内容列入审计中,故而对责任人作出了错误的评价。二是对任期内的领导干部在廉政纪律上进行审计,而结果未能证明其经济责任,审计证据不明确,缺乏合理性和客观性,造成结果的偏差,故而对责任人进行了错误的评价。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特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成因方面,由于责任人具有较高的权利,而审计内容事项多而复杂,由于评价标准不一致和不规范容易引起审计风险。其次,审计表现形式具有多重性,这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牵扯到的人员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多,覆盖到的工作层面广。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引起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审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差,且职业道德操守不高。这就意味着当责任人向审计人员提供金钱诱惑时,会使其失去自身的立场和判断能力,缺乏公正性,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此外,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弱,即缺乏经济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在判断上摇摆不定。与此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会制约审计工作的进程,加大了审计风险。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审计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落后,缺乏技巧,也会影响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传统的审计主要注重实质测评,而现代审计法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以内控制度测评为主。其次,我们将分析审计标准不规范的问题。即大部分审计部门未设定科学的审计标准,在责任划分、主次责任、金额标准等方面有明显的漏洞,缺乏细则的引导。故而,我们认为当审计方式不合理、缺乏审计制度,会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之间缺乏独立性,也会间接影响审计。即由于审计人员和经济责任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难免出现违规行为,从而会阻碍到审计工作,丧失原则性和独立性,造成不公问题。最后,我们要指出法律法律在审计方面产生的作用。究其现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奖惩制度的制约,内部制度无实质性体现,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而内部审计责任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增加审计的风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