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审计视野 >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贾妙甜(中园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1世纪初,美国等国家爆发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案.表明单一的财务报表审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提高财务报表质量信息,美国国会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相继顽布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法案。相对而言。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内部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不规范的行为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最本质的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出了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审计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是组织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与之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是对企业的全方位管理,其范围和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评析
我国于2008年6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本规范》主要是在借鉴COSO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改和完善。将其作为我国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基本规范》中的五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五要素框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较大调整,并充实了内容,使国外提出的较为宏观、抽象的内控理念转变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内部控制规定。17项具体规范,突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线,提出对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至少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科学地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二是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是开创性地建立了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λ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该规范的内容虽然在保留COSO报告的形式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修改,但仍然无法避免对某些内容的照搬,这使得法规的适用性存在一些疑问,比如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能否很好完成有待考证。另外,内部控制的评价主观性大、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同企业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环境差异较大,如果缺乏一些具体的标准和尺度,就会使评价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合理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意义
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的不断进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先进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导致了贪污、腐败等后果,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建立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是贯彻执行《会计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内部控制制度”认识有误区。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加内控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其实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来看,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会计控制主要是对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控制,管理控制则是保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业务活动规范性、有效性地进行。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单位内部控制网络。
2、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合理,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仅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报账,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还有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手紧张,所以导致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岗位未能合理分离,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互相制约。
3、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单位最高管理层的人员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政策性不强,不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纪律松弛,不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职业纪律;内部控制知识贫乏,驾驭内部控制的能力不强;知识老化,不能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相比相对简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如企业会计那么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过低。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力和知识等素质问题。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内外监督机制不到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有建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比较薄弱,很多单位根本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因此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任务往往由财务部门来承担,而财务部门本身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执行部门。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落实。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相互制衡原则,对授权、执行、记¼、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分离控制。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要注重并实行责任控制,明确各部门、各决策管理层及上岗人员应承担的任务、责任范围。使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经济过程的各个环节。
1、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然要求。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除了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外,其所在单位应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会计工作,改善执业环境,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业务培训,从而建立起个人、单位、财政三位一体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重要事项决策是上级或法律赋予单位领导人的权力。即单位领导人的职务行为。集体决策是横向制约的重要手段。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规素质的培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单位内部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3、强化预算控制。行政事业单λ进行资金控制首先应加强预算控制,通过建立预算工作岗位制,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形成部门预算为形式、零基预算为方法、综合预算为内容的预算编制体系。预算在年初已经确立,各部门即要严格执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做出调整的,应报预算执行单位并经过上级部门审批。以提高资金预算使用效率。此外,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应实施绩效评价,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做出综合评价。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才能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执行的成效如何以及是否存在问题。同时要将其与有关人员的考核与奖惩紧密地结合起来,奖优罚劣,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内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并取得良好的收益。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需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运行有效。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λ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评价[M].大连出版社,2009
[2]谢晓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实现机制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O
[3]张口.内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研究[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凤鸣. 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杨文艳.行政事业单λ内部控制探析[J].科学之友,2008(12)
[6]余德贵.行政事业单λ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难点及突破[J].商业会计,2009(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