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审计视野 >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探析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理解领会精神实质,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校在新时代肩负的重要使命。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是“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高校内部审计在新时代肩负新的使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引,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服务。高校内部审计如何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在新时代更好地履行新使命,这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改革审计管理体制”,这就要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把审计工作融入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大局中。在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实行有重点的审计全覆盖,对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

2018年1月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大举措,为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标,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责任追究等作出了具体要求。《规定》强化了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要求单位党组织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并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年度审计计划、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整改和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的管理。

三、高校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等。高校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在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内部审计要发挥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作用。自十八大以来,在中纪委查处的重大案件中,高校贪腐案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高校后勤建设、高校招生、科研经费使用是重灾区。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是遏制高校腐败的关键。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

其次,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内部审计开展绩效审计,对高校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为保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高校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这些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推进在高校发展中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保障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校内部审计需要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在新时代的新变化。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学校层面掌握的资金实行全面预算,在分配时用款单位要提出合理的预算,在使用时要按照预算有序使用资金,在决算时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效益情况进行评估。高校财务管理的手段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除会计记账信息系统外,还开发了预算管理系统、银行对账系统、银行代发系统等辅助财务管理系统。在科研管理方面,国家放宽了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限制,例如: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取消了对劳务费的比例限制,统一并提高了间接费核定比例,取消间接费中绩效支出比例限制,改进了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将部分预算调剂权、差旅费和业务性会议的管理权等下放到项目承担单位。高校对国家下放的科研管理方面的权限要“接得住”、“管得好”。高校内部审计要对高校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及时做出审计应对。

再次,要解决高校发展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了解高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还要有宏观意识和管理意识,要能站在高校治理层面和管理层面上思考和谋划审计工作。但是,目前审计人员还普遍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高校发展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财务和基建工程方面,缺少经济、管理、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素质人员。审计人员缺乏宏观意识和管理意识,思考站位过低,只着眼于一些违反高校财经制度的细枝末节性的问题,缺乏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未能站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

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途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助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提高政治站位

高校内部审计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首先,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以来出台的规章制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将学习内容认真贯彻到审计工作中,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业务工作与政治大局融合在一起。再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引,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角度,思考和筹划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注中央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在高校的落实情况,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此外,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好学校党委对审计工作的指示要求。

2.转变内部审计方式

高校内部审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转变审计方式。首先,从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做到应审尽审,实现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各二级单位、各附属单位的审计全覆盖,建立适应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在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处理好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坚持风险导向,紧密围绕党和国家要求及高校发展中心工作,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其次,从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将审计关口前移。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将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对于重点单位、重点人员实行任中审计,加强事中的监督检查;在基建工程审计中,积极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把控各关键节点,对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再次,从制度基础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解决了审计人员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能够更好地分配审计资源。内部审计应突出风险导向,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评估高校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加大对高风险业务的检查,揭示薄弱环节和缺陷,持续推动内控机制完善和优化。此外,高校内部审计要稳步推进绩效审计,对高校资源配置及经费使用有效性进行评价。绩效审计相对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具有目标多样性、标准模糊性、评价主观性、方法灵活性等特点。高校内部审计开展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个逐步渐进的完善过程,可以将推动高校学校层级预算项目的绩效审计作为重要突破口,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的审计方法和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3.紧抓高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要注重研究和关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服务于高校内涵式发展。内部审计助力高校的综合改革,为高校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为改革措施的落地服务。加强对高校各项重大改革政策举措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重点定位于改革涉及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推进在改革中合理、高效的配置高校各类资源,保障各项改革目标的顺利落实。例如: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高校为引进人才提供了各种经费支持,这些人才支持经费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这是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涉及学科建设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可以将学科建设经费申报预算的合理性、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列入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在高校科研管理方面,国家通过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给高校更多的科研管理自主权,高校内部审计要将国家政策在高校的落实情况、高校完善内部科研管理制度情况、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中,要关注野外考察、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的科研业务的真实性,还要关注大额委托业务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的真实性和效益性。

4.助力高校党建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也要融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中,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不仅通过查出问题发挥揭示功能,还通过审计整改、管理建议发挥抵御功能和预防功能。十九大报告提出对领导干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高校内部审计应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不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审计发现问题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挂钩,为干部人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绩效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各项审计工作中,关注领导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高效全面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为高校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所做出积极贡献。

5.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首先,建立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要一手抓审计问题发现,一手抓审计问题整改。发现和查处问题是手段,促进审计问题及时整改、规范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是目的。要从制度机制上健全完善审计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明确审计对象整改问题的主体责任,严格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台账,促进审计问题切实得到及时整改,推动问题整改和后期审计跟踪,在后续的审计项目中对审计对象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进行现场核实,实现审计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

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价值最大化。创新审计成果利用方式,提升审计成果的实效性,深化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要不断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及时归纳、总结审计对象共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关注体制机制性问题,反映高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切实发挥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

6.加强与高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

高校内部审计要加强与学校其他监督形式的协同配合。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校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作为高校重要的监督力量,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监督、财务监督、教职工民主监督以及党委巡察监督的协同配合,以节约监督成本,提升监督效力,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风险。在大监督体系下,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协助纪检监察部门核实有关具体事项,也可以利用纪检监察的举报信访来确定审计重点;建立完善审计整改的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审计问题整改;联动纪检监察、财务、组织等部门,共享审计结果,促进内部审计结果在高校反腐倡廉、选人用人等工作上的运用;可以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拓展审计业务的信息采集,从财务、科研、资产、人事等部门提取财务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人事信息等。

7.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要推进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抓好审计信息化建设。新时代的内部审计工作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内部审计必须提升审计手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审计管理和审计分析的信息化,加快推进审计业务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建设审计业务数据库,切实提高运用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深化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审计技术的运行,通过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方式开展审计,依靠信息分析技术,精准锁定风险疑点和目标,再采取现场检查方式对疑点和风险点进行核查,提高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对于已有审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对现有审计系统的升级改造,主动适应大数据环境。此外,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加大信息化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

8.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审计队伍是保质保量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审计人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熟悉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要有较高的人际沟通技巧,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要能站在高校治理层面和管理层面上思考和谋划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队伍要配备经济、管理、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等各类专业素质人员。高校内部审计需要对用人需求进行认真梳理,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岗位聘任标准,按照岗位聘任标准严格筛选,把好内部审计人员准入关。通过业绩考核、业务学习、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培训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在职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品质和业务规范化水平,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和开展审计课题研究,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五、结束语

高校内部审计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引,牢牢把握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发挥规范高校权力运行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内涵式发展保驾护航。要紧紧围绕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履行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责。

 

作者:李翠珍

上一篇:
下一篇: